
鄰里街坊在小店里歇涼聊天。(本報記者 羅韜 攝)
“閃光的小店”系列報道⑤
岳塘區(qū)湘鋼園南村小區(qū)一角,有間小店,店鋪不大,卻像塊吸鐵石,把鄰里的心都攏在了一塊。居民劉迪順形象地稱之為《沙家浜》里的“春來茶館”——不僅是買東西的地方,更是大伙每日喝茶小聚的“打卡點”。一群人,一壺茶,茶香氤氳著家長里短,這光景已有20多年。
“哎!來包鹽!”一個顧客把電動車支在圍欄外,朝著店里喊一嗓子?!皝砜?!”店主趙丹應聲掀開門簾,笑著將鹽從圍欄縫里遞出。顧客接過鹽,塞過錢,腳一蹬,“噌”地便沒了影。這樣的畫面,在園南村這家小店的日常里,如鐘擺般規(guī)律,透著說不出的親昵。
小店位于小區(qū)一角,紅底黃字的招牌在晨光里亮堂堂的。店后連著住家,玻璃柜里的物品碼得整整齊齊。墻面上“誠信經營,以人為本”8個字,被歲月磨淡了色澤,卻仿佛生了根,透著股實在勁兒。雖是老店,地板擦得锃亮,貨架一塵不染,走進來就像到了鄰家客廳,舒坦自在。
這家店是趙丹夫婦2001年開的。那時店門口還是臨街,人來人往,生意紅火。趙丹每天從清晨6點忙到半夜12點,丈夫則在工作之余,每月進貨四五趟?!澳菚r候就想著,薄利多銷,把街坊們招呼好?!壁w丹總是笑意盈盈,客客氣氣,眼里亮閃閃的。
好景不長。幾年后,一道圍墻將小店圈在了里頭,人流驟減。夫婦倆沒認輸,幾番調整門面朝向,硬是緩過勁兒來。后來電商興起,實體店生意更難做。2018年,趙丹琢磨著承接了興盛優(yōu)選、美團優(yōu)選、多多買菜等平臺的業(yè)務,還攬下了代收快遞的活兒。
“小區(qū)有快遞柜,可老人家操作不便。放我這兒,他們來取時還能嘮兩句?!壁w丹一邊整理快遞一邊笑,“現(xiàn)在社區(qū)團購賺不了啥,一大袋東西才幾分錢,圖個啥?不就圖個街坊方便,店里也添點人氣嘛?!?/p>
每天清晨,趙丹總會把代收的快遞搬到店門口,在太陽曬不著的地方碼放整齊;入夜,未取的包裹又一件件收進屋里鎖好。這一來二去,取快遞的、買東西的,進進出出總愛停下聊兩句,小店儼然成了園南村的溫情“驛站”。
對此,趙丹丈夫打趣說,這叫“多項經營”——既為鄰里收發(fā)快遞提供便利,又為小店引來人流。
趙丹愛笑嘴甜,熱情招呼著往來居民。鄰里心一步步拉近,小店順理成章成了大家的“駐地”,別樣的溫情在方寸間彌漫。
居民散步歸來,腳總是不自覺地邁向小店。此時,趙丹早已泡好熱茶,擺上小食。眾人圍坐,喝茶歇腳,閑話家常;以前,鄰里經常聚在一起燒柴火飯,后來還添置了專業(yè)工具用來蒸餃子、包子;如今到了飯點,居民們經常自發(fā)“拼菜”聚餐,你家一盤硬菜,我家?guī)椎佬〕?,陸續(xù)聚到店里。趙丹夫婦拼起桌椅,眾人熱熱鬧鬧分享美食。
鄰居誰從鄉(xiāng)下帶回新鮮菜,總會帶過來分享;居民上班忙,顧不上孩子,就托付給趙丹夫婦“搭伙吃飯”;誰家有人生病,鄰里在小店商議結伴探望;趕上有人過生日,聚會地點自然而然選在小店。趙丹夫婦把店里收拾干凈,大家?guī)喜撕投Y物,在這里炒菜聚餐,小小的空間被擠得滿滿當當,歡聲笑語回蕩不絕……
二十余載光陰,這間小店已成為串起鄰里深情的橋梁,趙丹也成了小區(qū)公認的“組織委員”。小店雖小,滿溢的溫情卻讓它拓展出無限可能。從單純的商鋪到街坊鄰里的團聚地,趙丹夫婦以熱忱與真心,讓這家小店不再僅是商店,更是鄰里情感的“棲息地”。
“誠信經營,以人為本嘛!”趙丹丈夫樸實的話語,道出了小店長久立足、融入居民生活的真諦。正是這份堅守,讓它在鋼筋水泥的小區(qū)里化作一抹不可或缺的暖色,牢牢維系著溫情的鄰里紐帶。
記者手記
煙火尋常,最撫人心。當城市節(jié)奏越來越快,鄰里情感日漸疏離,園南村這家小店卻如一處溫暖的錨點,牢牢拴住了人間溫情。它讓我們看見,即便身處鋼筋水泥的叢林,只要心懷真誠與善意,一間小店、一對夫婦、一群鄰里,便能將平凡日子過成詩,把尋常煙火釀成生活最珍貴的底色。
責編:周冠成
來源:湘潭日報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法華山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山市晴嵐
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——岳塘記憶”文化打卡點:昭潭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蔡蔡和大喬:返鄉(xiāng)青年 逐夢“綠心”沃野
“我”和岳塘的故事|朱大可:深耕岳塘 開拓創(chuàng)新 成就電氣“小巨人”
岳塘區(qū)“我愛湘潭我的家”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主題活動暨“活力湘潭 快樂走娃”活動啟動
文旅新區(qū)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見“世外桃源”
我愛湘潭我的家|岳塘區(qū):歡天喜地鬧元宵
下載APP
分享到